亚洲科技创新同盟会
line
新闻中心
line
行业新闻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
用计算引爆文化行业IT转型
日期/来源日 期:2014-03-28 | 来 源:亚洲科技创新同盟会
  云计算就像美国西部时代的金山,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价值,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种幸运。
  崔涌是很早一批看到云计算的战略重要性的人,他知道应该朝这个方向走,但途中仍旧沟壑纵横。作为重庆干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下称干高信息)的CEO,崔涌并不讳言自己在最初的探索里走过弯路。最终,干高信息把云计算的掘金路径定义为"给目前有强烈IT转型需求的企业做顾问"。
 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,这批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转型选择,这意味着庞大的市场需求。
  但崔涌坦言自己只是淘到了金沙,而没有找到诱人的金块。
  干高信息是崔涌的第二次创业。1967年出生的崔涌算得上互联网老兵。1991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,崔涌前往美国学习计算机技术。在美国留学期间,他赶上了美国的互联网浪潮。
  2003年,国内的IT行业发展迅猛,崔涌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国创业。后来,崔涌注意到了云计算技术,他认为这将是影响行业改变的战略方向,而不应该紧紧被看做硬件的辅助方向。由于这种看法在公司内部存在分歧,崔涌辞去公司职务,单飞出来组织团队开始二次创业。
  第一次商业模式
  云计算应用商店水土不服
  2010年成立的干高信息就是崔涌的第二家创业企业。大方向定下来,但云计算毕竟是一个庞大的概念,该从何入手成了崔涌初期要解决的问题。
  最初的商业模式设计是做应用软件租赁平台,做成云计算应用商店。这个想法看上去很不错,而且有其他行业的成熟商业模式可以借鉴。但运行一段时间后,崔涌和他的团队发现此路不通。
  崔涌最初的想法,是让有需求的企业在软件平台完成标准化软件的租赁,然后进行收费盈利。后来发现,中国的企业在现阶段并没有一个完全通用的标准化软件可以适应。崔涌说,企业利用软件来进行IT化转型,实际上就是希望将企业内部运营流程IT化,但是在中国,每一个企业的老板代表了企业的主要风格,老板不同,企业流程就可能完全不一样,根本没有办法用通用的软件去对接,标准化最后成了水土不服。
  第二次商业模式
  制造行业不足以启动市场
  崔涌在那个时候开始注意到IBM,这家从硬件转入软件服务的公司为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制服务,尽管很贵,但业务量却非常好。崔涌意识到做应用软件来满足大众需求的路走不通,用定制化的服务去适应企业不同需求才可能成功。
  崔涌把干高信息的第二次商业模式改造,定位为给制造企业做定制化的IT软件。这种修正后的商业模式仍然没有成功,崔涌后来分析,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选择错误。
  制造业企业确实有转型需求,但是这个行业内的企业普遍IT化程度偏低,加上员工普遍文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,造成这些企业IT应用的隐形成本很高。比如一个操作指令,甚至要经过大量的员工培训,而对方甚至认为这种输入还不如在纸上填一个表格。这个市场的启动困难超出了崔涌的预计,市场的需求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生存。
  第三次商业模式
  做刚性需求企业的顾问
  崔涌发现,并不是说制造行业没有云计算应用的需求,而是说这个行业的需求程度并不足以启动一个市场。那么接下来的目标就更加明确,找到一个有刚性需求的行业。
  这个行业后来被锁定为文化产业。在崔涌看来,这是一个拥有极高刚性需求的行业,因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,文化产业中的传统企业面临生存和死亡的选择,不转型就会死亡。崔涌说,比如文化产业中的传统纸质媒体,欧美国家相继关门停刊的知名媒体给国内的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  崔涌分析说,文化行业的IT转型正当其时,应该说他们什么都不缺了,他们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个IT行业的专业顾问,为他们定制一套最符合自己特点的转型方案。干高信息就是这样一个顾问。他举例说,自己就像是IBM现在担任的角色一样,在为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最专业的顾问服务。
  用更有雄心一点的话说,崔涌认为自己应该像一根火柴,去引爆文化行业的巨大转型需求。
  商业模式还有待考验
 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,崔涌认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将是这个产业未来的大趋势。崔涌在全国一共拜访了100多家文化企业,大家无一例外的表示出转型的需求。对这些传统文化企业来说,与IT的深度结合实际上是一个跨界,这是一次门坎很高的转型。崔涌说,要知道这些传统行业一旦转型,就是在和成熟的IT企业展开竞争,换句话说,就是在用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处竞争。
  有极度刚需的文化产业看上去像一堆一点即着的干柴,但往往有来自体制方面的考虑,最后则变成泼在转型路上的一盆凉水。一位文化企业负责人告诉他,IT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行业,虽然转型可能意味着巨大成功,也可能意味着高失败率,而体制内可以容忍不成功,但绝不会容忍失败,一次转型失败意味着自己可能丢掉饭碗和前途。
  崔涌说,这种普遍现象意味着现在他不会遇到大规模的市场提升,不过目前正处于文化产业的阵痛期,这种危机感还是能够为他带来商机。崔涌转换了思路,他扩大客户范围,降低项目总预算,以小规模的业务切入市场,让更多的文化企业来尝试,用这些风险可控的项目换来未来的机会。
  崔涌承认目前他只能够淘到金沙,还没有遇到金块。不过这已经很重要,因为可让他的企业维持生存。
  客户赚钱自己才能挣钱
  许多云计算企业喊出"为企业节约"的口号,崔涌并不认同。他认为云计算产业正在初级阶段,所有采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都还在寻找生存方向,所以这个阶段对这些客户来说,更重要的是挣钱,而不是省钱。而只有当云计算产业后期极度成熟,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之后,才谈得上如何为企业节流。
  这个思路实际上也体现了崔涌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。他最初的应用商店也是考虑如何用软件为客户节省,他发现很多的创业公司基本上也是这个思路。但崔涌后来发现不是,只有商业模式才能够解决根本性的问题。初创企业需要的商业模式,成熟企业才可以依靠。
  崔涌说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从如何让技术很强,转变到如何为客户赚钱上,只有帮客户赚了钱,自己才能挣钱。这就是干高的模式,让那些客户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,而把关于云计算方面的需求都外包给专业的干高信息来处理。
  干高信息认为自己有独特的优势,客户可以不用把自己以前的IT系统完全推翻重做,干高用自己的经验很快让其与云平台对接,同时增加适应当下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功能,并且进行个性化定制。